51、幽王得褒姒
周宣王的中兴,如同一阵短暂的雷雨,未能真正滋润干裂的大地,反而在喧嚣过后,留下了更深的泥泞与死寂。当他去世,其子宫湦即位,是为周幽王。历史仿佛进入了一个加速坠落的通道,幽王元年,关中大地震频发,河流枯竭,岐山崩塌,在时人看来,这是上天震怒、王朝将亡的可怕征兆。然而,深宫中的幽王,对此却浑然不觉,或者说,毫不在意。他继承的不是父亲的忧患,而是祖父厉王般的昏聩,并且变本加厉。也正是在这片末世般的氛围里,一个足以倾覆王朝的女子,即将登上历史的舞台。
要讲清楚这个女子的来历,还得从一段纠缠了夏、商、周三个朝代的诡异传说讲起。
那还是在夏朝末年,天下即将大乱。有一天,夏帝的宫廷里,突然来了两位不速之客——两条神龙。它们盘踞在殿庭之上,开口说话,声音如同金石:“我们,是褒国的两位先君。”夏帝又惊又惧,赶紧进行占卜:是杀掉它们?赶走它们?还是留下它们?占卜的结果,都不吉利。最后,占卜显示,唯一的吉兆是:请求收藏龙的唾液。
于是,夏帝备好祭祀的礼品、丝帛,并将简策文书陈于神龙之前,向它们祷告,请求留下唾液。说也奇怪,二龙留下唾液之后,便自行离去。夏帝命人将这神秘的龙涎,恭恭敬敬地收藏在一个珍贵的匣子里。夏朝灭亡后,这个匣子传给了商朝;商朝灭亡后,匣子又传到了周朝。连续三代,谁都知道这里面装着神异之物,但谁也不敢轻易打开它,仿佛里面封印着某种不祥的诅咒。
时光飞逝,到了周厉王末年。这位以“专利”和“弭谤”闻名的暴君,大概是想显示自己无所畏惧,竟然下令将这个流传了近千年的匣子打开,要看个究竟。
匣子开启,那股神秘的龙涎流了出来,洒在宫廷的地面上,奇异的是,怎么也清除不掉。厉王想了个荒唐的主意,他命令一群宫女赤身裸体,对着龙涎大声叫喊,试图用这种方式驱邪。结果,龙涎仿佛被这污秽的场面所激怒,它化作一只通体玄黑的大蜥蜴(或说是迷你黑龙),迅速爬向后宫。
后宫之中,有一个年仅七八岁的小宫女,恰好撞见了这只黑色蜥蜴。她吓了一跳,但当时并未觉得有什么。奇怪的是,等到这个小宫女年满十五岁后,竟然在没有丈夫的情况下,怀孕了!这在当时是无法想象的丑事和妖异。她害怕极了,最终生下了一个女婴,自然不敢抚养,偷偷地将婴儿丢弃在宫外的荒野小路上。
无独有偶,就在宣王时期,都城镐京里开始流传一首童谣:“山桑木做的弓,箕木做的箭袋,会灭亡周国。” “檿弧”是桑木弓,“箕服”是箕草编的箭囊。宣王听到后,非常忌讳,立刻下令:全城搜查,只要有卖这两样东西的人,格杀勿论!
恰巧,有一对夫妇,不知道都城的禁令,正以贩卖桑木弓和箕草箭袋为生。他们撞到了枪口上,被迫逃亡。在逃亡的路上,天色已晚,他们忽然听到路边有婴儿凄厉的啼哭声。两人循声找去,发现了那个被小宫女抛弃的女婴。或许是出于怜悯,或许是天意使然,这对亡命的夫妇收养了这个可怜的孩子。为了躲避追捕,他们一路向南,逃到了偏远的褒国(今陕西汉中一带),并将女孩抚养长大。
这个女孩,因为来自褒国,便被人们称为褒姒。
时光荏苒,褒姒出落得美貌非凡。这时,周幽王已经即位。褒国的国君(褒君)不知因何事得罪了幽王,被幽王问罪。为了赎罪求生,褒君想到了国内这个有着绝世容颜的女子,便将她进献给了幽王。
当幽王见到褒姒的那一刻,所有的理智和国事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。他被褒姒的美貌彻底征服,立刻赦免了褒君,并将褒姒接入宫中,宠爱有加,视若珍宝。
不久之后,褒姒为幽王生下了一个儿子,取名伯服。母凭子贵,褒姒在宫中的地位更加稳固。而幽王对她的宠爱,也到了无以复加、不顾一切的地步。
当时,幽王已经立有王后,是申侯的女儿,称为申后。申后生有太子,名叫宜臼。这本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体系。但是,幽王为了博取褒姒欢心,竟然萌生了废长立幼的念头。他先是废黜了申后,将她打入冷宫;紧接着,又不顾宗法礼制和群臣的反对,废掉了太子宜臼,将他赶出镐京。
然后,他做了一件动摇国本的大事:立褒姒为王后,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。
这一系列倒行逆施的举动,让朝野上下为之哗然。太史伯阳(就是那位预言地震象征亡国的史官)读到相关的历史记载,联想到那个“龙涎化女”的传说和宣王时期的童谣,不禁绝望地叹息道:“祸成矣,无可奈何!”(灾祸已经酿成,没有办法了!)
然而,这还仅仅是祸乱的开始。幽王得到了天下最美的女人,却发现她有一个奇怪的“毛病”——褒姒从来不笑。
无论幽王用什么方法,珍宝美玉、奇装异服、滑稽表演……都无法博得褒姒一笑。这让幽王感到非常挫败,也激发了他更强烈的征服欲。他悬赏天下:谁能逗王后一笑,赏赐千金!
这时,有个佞臣出了一个“绝妙”的主意。他提醒幽王,为了防备西戎入侵,在骊山(今陕西临潼东南)一带修建了许多烽火台。一旦有敌情,守军就会点燃烽火,白天以浓烟为号,夜晚以火光为信。附近的诸侯看到警报,就会立刻率兵前来救援。
这个佞臣说:“大王不如和王后一起去骊山游玩,晚上突然点燃烽火。诸侯们匆忙率兵赶来,却发现一个敌人都没有,场面一定非常滑稽混乱。王后见了,说不定会笑呢。”
这简直是一个拿国家安危开玩笑的亡国之策!但幽王竟然觉得这是个好主意。他立刻带着褒姒,驾临骊山行宫。到了晚上,他下令:“点燃烽火!”
一时间,骊山之上,烽火连天,狼烟四起。远近的诸侯们看到这最高级别的警报,以为镐京告急,天子有难,立刻点齐兵马,连夜火速赶来。他们一个个盔歪甲斜,气喘吁吁地跑到骊山下,却只见山上灯火通明,鼓乐声声,幽王和褒姒正在饮酒作乐,哪里有一个敌人的影子?
诸侯和将士们面面相觑,不知所措,那狼狈不堪的样子,果然形成了一幅极其怪诞的场景。一直冷若冰霜的褒姒,看到山下这群被戏弄得团团转的诸侯军队,终于忍不住,“噗嗤”一声笑了出来。
幽王见褒姒笑了,心花怒放,立刻重赏了那个出主意的佞臣。此后,他又如法炮制了好几次“烽火戏诸侯”。渐渐地,诸侯们明白了,这根本不是外敌入侵,而是昏君在博美人一笑。他们的忠诚被一次次践踏,当烽火再次燃起时,再也没有诸侯愿意率兵前来了。
幽王得到了褒姒的笑,却失去了天下诸侯的心。而被废的申后之父申侯,更是满腔怒火。他联合了缯国和西方的犬戎部落,起兵攻打周幽王。
当犬戎大军真的兵临城下时,幽王仓皇失措,急忙命人点燃烽火,向诸侯求救。然而,烽火台上浓烟滚滚,却看不到一兵一卒前来救援。诸侯们以为这又是幽王在戏弄他们。
最终,犬戎攻破镐京,在骊山下杀死了周幽王,俘虏了褒姒,将周王室的财宝掳掠一空。西周王朝,就在这一场因为一个不爱笑的女人而引发的连环祸乱中,宣告灭亡。
“幽王得褒姒”的故事,就像一个环环相扣的诅咒,从夏朝的神龙传说开始,历经商周,最终在幽王身上应验。它告诉我们,一个统治者的昏聩和沉迷美色,会如何一步步地践踏诚信、破坏制度、丧失人心,最终将祖宗数百年的基业,葬送在一场荒唐的闹剧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