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、太康失国与少康中兴——夏王朝的第一次危机与复兴

夏启凭借赫赫武功,确立了家天下的世袭制度。然而,将王朝的命运系于血缘传承,犹如一场豪赌。当英明雄主逝去,继任者若无其才德,巨大的危机便随之而来。启去世后,夏王朝便迅速迎来了建立以来的第一次严重动荡,险些夭折。这段充满流亡、背叛与复仇的岁月,史称“太康失国”与“少康中兴”。

承平日久,危机暗藏

启在位的后期,随着天下咸服,可能已渐生骄奢之心。承平日久,创业时期的艰辛与警惕逐渐被安逸所取代。这种风气,为其子孙的失德埋下了伏笔。启去世后,其子太康继承帝位。

太康自小生长于深宫,从未经历过祖父大禹栉风沐雨的艰辛,也缺乏父亲启征战甘地的勇武。史书记载他“盘于游田,不恤民事”,即沉溺于打猎游乐,完全不理朝政。他将国家大事抛诸脑后,长期离开都城,在外狩猎,往往旬月不归。这种行为,使得朝廷政务荒废,百官无所适从,民心逐渐离散。

后羿篡政

就在太康醉心田猎、国政空虚之际,一个巨大的威胁从王朝内部浮现。这个威胁来自东夷有穷氏的首领——羿。羿以其高超的射术闻名,很可能在启的时代就已经是臣服于夏朝的有力诸侯,甚至可能在朝中担任要职。他目睹太康的荒淫无度,野心逐渐膨胀。

一次,太康又远出狩猎,历时百日不归。都城防卫空虚,人心怨望。羿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。他或许是以“清君侧”或“劝谏君王”为名,发动了政变,派兵拒守于黄河岸边,挡住了太康的归路。太康有家难回,只得在阳夏(今河南太康县)地方流亡,最终死在那里。史称“太康失国”。

羿并未立刻自己称王,而是采取了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策略。他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帝,但实际大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。仲康形同傀儡,在忧愤中度过了一段时光后便去世了。

寒浞乱夏,赶尽杀绝

羿独揽大权后,也重蹈了太康的覆辙,他自恃勇武,同样“不修民事”,沉溺于游猎,将政事交给了亲信寒浞处理。寒浞是一个阴险狡诈之徒,他谄媚羿,获得了信任,却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,收买人心。

最终,寒浞发动叛乱,杀死了羿,并霸占了羿的妻子。随后,寒浞为了永绝后患,对夏王室展开了血腥的清洗。当时在位的仲康之子帝相,被迫流亡到帝丘(今河南濮阳)依靠同姓诸侯斟灌氏和斟寻氏。寒浞派其子浇率军攻灭斟灌氏与斟寻氏,杀死了帝相。

至此,夏朝的合法君主血脉看似已被斩尽杀绝,寒浞自立为王,夏朝的法统中断了数十年。这段时间,史称“无王时期”,天下似乎已经改姓“寒”。

绝地求生,少康复国

然而,希望往往孕育于最深的绝望之中。当帝相被杀时,其妻后缗正有身孕,她从墙洞中侥幸逃脱,逃回了她的娘家有仍氏(今山东济宁)。不久,她生下了帝相的遗腹子,这个孩子,就是后来的中兴之主——少康。

少康在有仍氏长大,后来担任了有仍氏的牧正(掌管畜牧的官)。寒浞之子浇听说夏王还有后人,又派兵追杀有仍氏。少康只得再次逃亡,投奔有虞氏(今河南虞城)。有虞氏的君主虞思对夏王室怀有忠心,收留了少康,任命他为庖正(掌管膳食的官),并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,还给了他一小片叫“纶”的封地(方圆十里)。从此,少康有了安身立命之所。

在纶地,少康拥有十里见方的土地和五百名部众。他并没有灰心丧志,而是以此为基地,布德施惠,积聚力量。他暗中联络那些依然心向夏朝的旧臣和诸侯。其中,一位名叫靡的夏朝旧臣,在羿死后逃到了有鬲氏(今山东德州),并收集斟灌氏、斟寻氏的遗民,组成了一支军队,与少康取得了联系。

与此同时,寒浞集团的统治却不得人心。浇和他的弟弟豷凭借武力暴虐诸侯,民众怨声载道。复国的时机逐渐成熟。

少康精心策划了一场复国战争。他首先派女艾到浇的身边做间谍,刺探情报。接着,派儿子季杼去诱骗豷,削弱其势力。最后,少康亲自率领有虞氏的军队,联合靡率领的斟灌氏、斟寻氏遗民,以及其他忠于夏朝的诸侯,向寒浞父子发动了总攻。

经过激战,少康的军队最终消灭了寒浞及其子浇、豷,成功收复了夏朝故都。天下诸侯得知少康归来,纷纷前往朝贺,表示拥戴。少康即位,恢复了夏朝的统治。

中兴之治与历史意义

少康即位后,吸取了太康失国和寒浞乱政的教训,励精图治,勤于政事。他安抚百姓,恢复生产,重整制度,使夏王朝的国势重新强盛起来,史称“少康中兴”。

“太康失国”到“少康中兴”的这段历史,对夏王朝乃至后世的警示意义极为深刻:

  1. 揭示了世袭制的脆弱性:最高权力者的品德与能力至关重要,一旦出现太康这样的昏君,王朝便有倾覆之危。
  2. 展现了正统观念的顽强生命力:尽管寒浞掌权数十年,但天下人心仍以夏后氏为正统,这是少康能够复国的社会基础。
  3. 凸显了逆境奋斗的精神:少康从流亡的遗腹子到一代中兴之主,其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,体现了坚韧不拔、卧薪尝胆的复国精神。

少康中兴,稳定了夏王朝的统治。此后,夏朝又经历了杼、槐、芒、泄、不降、扃、廑、孔甲等多位君主,其间虽有起伏,但整体上维持了数百年的国祚,直至夏桀亡国。少康的故事,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一次经典的复兴范例。

留下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