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、舜帝治理天下
第一章 新政伊始
舜继位时面临内忧外患:四凶作乱,洪水未平,百官懈怠。他首先在朝堂设立”敢谏之鼓”和”诽谤之木”,鼓励直谏。第一天就收到三百条批评奏章,舜逐一批阅至深夜。
次日朝会,他当众表彰指出宫廷浪费的樵夫,重赏批评政令的士人。有大臣质疑:”如此恐失天子威严。”舜答:”疏通言路才是长治久安之道。”
第二章 整顿吏治
舜将天下划分为十二州,每州设州牧。他独创”三考三黜”法:初考政绩,二考民望,三考德行。有位州牧治理有方但受贿一块玉璧,舜毫不犹豫将其罢黜。
更创新的是”巡狩制”:舜每五年巡行各州,不是前呼后拥,而是暗访民情。在徐州发现官员虚报垦田数,他立即召集老农实地丈量,当场罢免欺上瞒下的官吏。
第三章 司法改革
针对当时刑罚严苛的问题,舜命皋陶制定”象刑”:让罪犯穿戴特殊服饰代替肉刑,既示惩戒又给改过机会。流放重犯时,还允许家属随行,体现人道关怀。
有个典型案例:兄弟争产闹出人命。舜没有简单处刑,而是让他们共同赡养孤老三年。期满后兄弟悔悟,主动让出家产设立义仓。这种教化式司法被各国效仿。
第四章 经济革新
舜统一度量衡,发明”黄钟定音”法:以标准音管长度定尺,容黍定升,重黍定斤。为推广新制,他命人在各市集设立”公平秤”,允许百姓复核交易。
更超前的是建立平籴制度:丰年国家收购余粮,荒年平价出售。还在交通要道设”旅舍”,供商旅休憩,促进货物流通。这些措施使”市无预价,路不拾遗”。
第五章 文化教化
舜命夔典乐,创作《箫韶》九成。但他强调:”乐不在声,在和谐。”令人将乐曲改编成各地方言版本,甚至为戎狄部落创作马上乐曲。
设立”庠序”时,舜打破贵族垄断,规定”八岁皆入学”。教材除六艺外,还有农耕、医药等实用技能。最贫穷的学生可用劳务抵学费,开创助学金先河。
第六章 治水伟业
面对滔天洪水,舜破除成见,起用曾被尧帝否决的禹。他给予禹全权支持,甚至拆毁宫室木材用于治水。当大臣抱怨工程耗费时,舜说:”民溺如己溺,岂惜金玉?”
禹治水十三年,舜始终信任不疑。洪水退去后,他将象征政权的玄圭赐予禹,坦言:”功在万世,朕不如卿。”这种胸襟使各族归心。
第七章 民族融合
对待三苗等少数民族,舜不用武力征服,而是”修教三年,执干戚舞”:派人传授先进技术,互市通婚。有将领请征顽抗部落,舜反问:”以杀止杀,何以异于暴政?”
他亲自与苗首盟誓,将华夏礼乐与苗俗结合。
第八章 科技创新
舜鼓励百工创新,亲自试用新农具。耒耜改进后耕地效率倍增,他重赏工匠但拒绝专利:”利民之术,当广布天下。”
观察璇玑玉衡时,他发现星辰运行与气候的关联,命人编制《农时星图》指导耕作。还建立驿站系统,开创世界上最早的邮政服务。
第九章 禅让壮举
舜晚年力排众议禅位于禹。有诸侯劝传子商均,舜叹道:”昔尧传我,天下利。今若私子,何以面对尧帝?”
禅让典礼上,他将治国心得凝为”九德”:一类是“宽而栗”,宽宏大量而又能严肃敬谨;二类是“柔而立”,性格温柔而又能坚持主见;三类是“愿而恭”,行为谦逊而又能庄重自尊;四类是“乱而敬”,具有才干而又能谨慎认真;五类是“扰而毅”,柔顺虚心而又能刚毅果断;六类是“直而温”,正直不阿而又能态度温和;七类是“简而廉”,大处着眼而又能小处着手;八类是“刚而塞”,性格刚正而又不鲁莽从事;九类是“强而义”,坚强勇敢而又能诚实善良。这成为后世官箴。
第十章 南巡不朽
百岁高龄南巡时,舜仍坚持登苍梧山察访民情。临终前命人将遗体制成”肉醢”分赐各族,象征与天下同体。这种超越时代的胸怀,使孔子赞叹:”舜可真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啊!”
舜帝治世五十载,开创了”无为而治”的典范:不是不作为,而是通过制度建设和德行感化达到治理目的。其”修己安人”的智慧,犹如不息的南风,永远温暖着华夏文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