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、尧帝寻访接班人

第一章 白发君王的忧虑

尧帝站在高高的观象台上,银发在风中飘扬。这位统治天下七十载的君王,第一次感到了力不从心。脚下的都城平阳繁华依旧,但他的目光却投向了更远的地方。

“陛下,夜深了。”随从轻声提醒。

尧帝没有回头,只是指着星空问:”你说,紫微星为何今夜格外暗淡?”

随从不解其意。尧帝叹息道:”天子星暗淡,是提醒我该考虑继承人了。”

事实上,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他十年之久。长子丹朱聪明过人,但性情暴戾;其他儿子各有才能,却无统领天下之量。更让他忧虑的是,近年来洪水泛滥,四凶作乱,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继承人。

第二章 首次举荐的失败

次日朝会,尧帝开门见山:”朕年事已高,欲寻贤能继位。诸位可有推荐?”

大殿之上一片寂静。良久,大臣放齐出列:”太子丹朱通晓政务,可当大任。”

尧帝摇头:”丹朱性刚愎,好争讼。为君者当以德服人,而非以力压人。”

又有人推荐共工:”共工善治水,民众归心。”

尧帝冷笑:”共工巧言令色,阳奉阴违。治水之功不掩其德之亏。”

这时,讙兜推荐鲧治水。尧帝皱眉:”鲧刚愎自用,恐误大事。”但众臣坚持,尧帝只好让步:”且试之,以观后效。”

结果令人失望。鲧治水九年,耗费无数人力物力,洪水反而愈演愈烈。各地灾情频传,百姓流离失所。

第三章 深入民间的探访

面对困局,尧帝做出一个惊人决定:微服私访,亲自寻访贤才。

他扮成普通老者,第一站来到历山。时值春耕,田野里一派繁忙。尧帝注意到一个青年耕地的方式与众不同——他在犁耙上系着铃铛,牛走偏时摇铃即正,从不鞭打牲畜。

“年轻人,为何不直接用鞭子?”尧帝好奇地问。

青年擦汗微笑:”牛亦知痛,何必加害?以诚相待,它自会尽力。”

这个青年就是舜。尧帝暗中观察三日,发现舜耕过的田地格外整齐,邻里都愿与他为邻。更难得的是,舜每次用餐都要先敬天地,剩余的饭菜分给鸟兽。

第四章 家庭考验

尧帝听说舜的家庭情况特殊:父亲瞽叟愚顽,继母凶狠,异母弟象傲慢,三人都想害他。这反而引起尧帝的兴趣:”能处理好如此复杂的家庭关系,或许真有治国之才。”

他派人暗中监视舜的一家。回报令人惊讶:舜明知家人要害他,却始终以德报怨。一次,象故意弄坏舜的农具,舜不但不生气,反而关心弟弟是否伤到手。

“这样的胸襟,确实难得。”尧帝暗自赞叹。但他还要进一步考验。

第五章 嫁女试心

尧帝做出一个大胆决定:将两个女儿娥皇、女英同时嫁给舜。这一决定震惊朝野。

“陛下,二位公主金枝玉叶,怎能同嫁一介农夫?”元妃极力反对。

尧帝意味深长地说:”能齐家者方能治国。若舜能处理好两位公主的关系,证明他有协调各方的能力。”

婚礼从简,舜将新娘安置在妫水之滨。令人惊讶的是,出身高贵的娥皇、女英在舜的影响下,很快放下架子,与乡邻和睦相处。她们还跟舜学习农耕、制陶,全无公主娇气。

尧帝的九个儿子也被派去与舜同住。半年后,这些王子变得谦逊有礼,懂得体恤民情。

第六章 政务试炼

初步考验通过后,尧帝开始让舜参与政务。首先让他推行”五教”: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。

舜深入民间,不是简单说教,而是以身作则。他在雷泽捕鱼时,主动让出鱼多的水域;在寿丘制陶时,耐心教导年轻人技艺。不到一年,当地民风大为改善。

接着,尧帝让舜接待四方诸侯。当时正值各部落朝贡,舜不卑不亢,处事公允。就连桀骜不驯的三苗首领,最后也心服口服。

最严峻的考验是在山林遇险。尧帝派舜进入原始森林,恰遇暴风雷雨。随从惊慌失措,舜却镇定自若,凭借对星象的了解带领大家脱险。

第七章 禅让风波

三年考验期满,尧帝召集群臣:”舜的德行才能,诸位有目共睹。朕决定禅位于他。”

朝堂哗然。丹朱党羽强烈反对:”自古传子不传贤,陛下三思!”

甚至有人散布谣言,说舜用巫术迷惑了尧帝。关键时刻,娥皇、女英站出来为丈夫作证,详细讲述舜的日常德行。各地诸侯也联名上书,支持舜继位。

最让人感动的是,舜主动面见尧帝:”臣才疏学浅,不敢受此大任。愿辅佐丹朱殿下。”

尧帝坚定地说:”天子之位,非赏赐之物,乃万钧重担。朕不能因私废公。”

第八章 盛大禅让

禅让大典选在次年正月。都城外筑起九丈高台,诸侯云集。

尧帝将玉圭交给舜时,谆谆嘱咐:”天子之责,在养民不在驭民;在化民不在治民。汝其慎之!”

舜三让而后受,立下誓言:”必循尧道,不敢有违。”

有趣的是,正式即位后,舜却搬到南河之南居住,表示谦让。结果诸侯朝觐都不去找丹朱,而是渡过南河拜见舜;百姓诉讼也不找丹朱,而是找舜断案。

三年后,舜才正式入主平阳。他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尊尧为太上皇,以父礼相待。

第九章 晚年欣慰

尧帝退位后,过着简朴生活。他最喜欢的事,就是听舜汇报政务。

当听说舜流放四凶、任用贤能时,他欣慰点头;当得知大禹治水成功时,他老泪纵横。最让他高兴的是,舜进一步完善了他创建的谤木制度,广开言路。

一次,舜来请教治水方略。尧帝说:”还记得你耕田时系在犁上的铃铛吗?治水如驭牛,宜疏不宜堵。”

这句话启发舜改变治水思路,最终获得成功。

第十章 万世楷模

尧帝118岁寿终正寝。临终前,他对舜说:”朕一生最得意的,不是治理天下七十年,而是找到了你这样的继承人。”

舜率天下臣民服丧三年,期间不奏乐、不宴饮。更难得的是,丹朱最终被舜的德行感化,尽心辅政。

尧帝开创的禅让制度,成为中华文明最宝贵的政治遗产。他留下的不是疆土版图,而是一种理念: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。”

留下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